“2022至2023年度‘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為350.8億元,品牌價值同比增長21.4%,連續五年榮登行業榜首,比排名全國第二的小龍蝦區域品牌高出44億元。”5月20日,在第十四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暨第七屆蝦-稻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教授發布這一數據時,引發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具體來說,“潛江龍蝦”市場價值持續提升,覆蓋全國600多個大中小城市,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產業價值穩中有進,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全行業市場主體總數相較上一年度提升了14.29%;創新價值進一步顯現,企業研發強度顯著提高,研發投入評分提升了17.32%。
“潛江龍蝦”在全國始終保持領軍地位,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研究顯得格外重要。“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是如何煉成的?
好品牌源于好品質,好品質源于高標準。5月20日,在第十四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暨第七屆蝦-稻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院長陳炎明現場發布《潛江小龍蝦調味品生產銷售指南》《小龍蝦蝦尾罐頭生產流通管理規程》《小龍蝦冷凍制品倉儲技術規范》《小龍蝦分揀工、打包工》《小龍蝦捕撈、物流、線下消費氣象指數等級》《“蝦稻共作+蝦稻輪作”復合模式種養技術規程》《冷凍小龍蝦蝦尾質量要求》《稻田小龍蝦及生長環境抽樣技術規范》等8項最新團體標準,成功引領潛江蝦-稻實力“出圈”。
至此,潛江蝦-稻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已包含177項標準,由潛江主導研制的標準共計36項,牢牢掌握了蝦-稻一二三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話語權。
2022年,“蝦-稻特色產業鏈構筑現代農業發展高地的典型經驗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今年1月,我市“構建蝦-稻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引領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獲2022年度湖北省市場監管十大品牌工作之一。
“我們將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堅持標準創新補鏈強鏈,對標達標找不足,真正做到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潛江,助推潛江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
蝦稻品牌要做大做強,光靠單打獨斗難成氣候。近年來,我市放大發展格局,積極推進“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市大力實施品牌“走出去”戰略,先后開展“潛江龍蝦”走進深圳、寧波、陜西、香港等活動,成功打開了全國小龍蝦消費市場,潛江龍蝦市場認可度空前提升。2022年,潛江龍蝦入圍首批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我市與全國82個地區和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近40個縣市、100多家市場主體開展品牌運營合作,實現“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共用。
此外,我市還利用多種活動,不斷擴大“潛江龍蝦”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3月18日舉行的潛江龍蝦開捕儀式,社會關注度空前高漲,登上今日頭條三農熱搜榜全國第一位,新浪微博同城(武漢)熱搜榜排名第一的位置,進一步擴大了“潛江龍蝦”品牌知名度。同時,在漢口火車站投放“潛江龍蝦世界共享”的廣告,與湖北衛視聯合拍攝《鄂魚天下——世紀風暴小龍蝦》專題片,與湖北壟上頻道合作制定《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宣傳推廣方案》,在壟上頻道《荊楚原產地》播出《潛江龍蝦世界共享》《紅遍天下的“潛江味道”》專題節目2期,向全網推介潛江龍蝦的品牌“新鉗力”。
從品質到品牌,從獨有到公用,“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譜寫了五年登領全國小龍蝦行業榜首的傳奇。下一步,我市將按照“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不斷完善“潛江龍蝦”母子品牌體系,強化“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可識別性,在全產業鏈各環節統一規范使用授權標識。同時,充分整合資源,調動媒體矩陣開展“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宣傳,不斷放大“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國小龍蝦產業第一強市”四塊金字招牌效應。
潛江龍蝦“闖天下”
“潛江龍蝦”走進重慶。
火熱的五月,潛江龍蝦紅色風暴襲來。
4月28至5月12日,“潛江龍蝦”走進重慶。潛江將原汁原味的小龍蝦美食帶到重慶,讓重慶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地道的潛江風土人情,品嘗到正宗的潛江小龍蝦,借由小龍蝦進一步促進鄂渝兩地的美食文化交流,增進兩地人民友誼。
5月1日,首屆“潛江龍蝦”武漢吃購嘉年華活動在武昌區曇華林路202號泛悅匯中心門口舉行。此次活動旨在以“節會活動”促消費、以“現場互動”聚人氣、以“政企聯動”樹品牌,進一步提升潛江龍蝦知名度、美譽度,吹響潛江龍蝦消費“集結號”,為武漢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舌尖上的盛宴,掀起潛江龍蝦消費熱潮。
兩場活動先聲奪人,打開了今年“潛江龍蝦”的奇妙美食旅程。
“我們將組織‘潛江龍蝦’走進長沙、沈陽、新疆等地開展產銷對接活動,專項品鑒、推介潛江龍蝦,展示潛江龍蝦及特色農產品。”市小龍蝦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潛江龍蝦”走出去,不僅是美食的共享,也是品牌的共建。
隨著潛江龍蝦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品牌效應快速傳播,潛江龍蝦“走出去”的步伐加速邁進,今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江西蝦谷”就正式啟動了。
“江西蝦谷”由潛網集團投資興建,建有小龍蝦食品精深加工廠、冷鏈物流中心、電商平臺、培訓學校、美食城等項目。這也是“潛江龍蝦”產業模式“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潛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西蝦谷”將通過打造稻-蝦產業大數據綜合平臺,提升鄱陽湖稻-蝦產業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加快推進稻蝦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小龍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了“江西蝦谷”這一“潛江龍蝦”產業模式“走出去”的成功典范,相信在未來,這一模式將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
高位推進標準化建設夯實蝦-稻產業發展根基
市市場監管局深入企業開展蝦-稻產業對標達標質量提升行動。
在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趙腦村萬畝標準化蝦稻共作基地,28項種養繁育標準撬開養殖致富門;在新柳伍小龍蝦加工車間,64項技術標準開辟歐美市場;在平疇沃野,9項環境標準還原生態底色……潛江龍蝦,世界共享。
隨著“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逐年攀升,驕人成績也帶來全新挑戰。如何擦亮“潛江龍蝦”金字招牌,推進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市市場監管部門潛心研究的重要課題。
搶占制高點,掌握主動權。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持續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用實際行動全力推進標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潛江蝦-稻產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助推全市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委、市政府高站位繪就宏偉藍圖,職能部門也要嚴要求固好標準建設之本。”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委、市政府作出戰略部署,提出用三年時間,以質量安全為基礎、標準化為核心、產業鏈融合為方向,引領蝦-稻產業走品質餐飲、綠色發展之路,構筑特色產業發展高地,高質量打造蝦-稻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領取工作任務后,市市場監管局全面梳理體系建設職責清單,圍繞種養、加工、物流推進蝦-稻產業全鏈標準化。
“在小龍蝦種養和繁育標準化建設中,12項湖北省地方標準、7項聯盟標準和9項團體標準是我們‘進千村入萬戶’行動的開篇之作。”談及蝦-稻產業全鏈標準化,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為加快潛江蝦稻“產品走出去”“產業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市場,經過多場討論,最終制定整理百余項相關標準,高質量推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標準化和特色餐飲標準化建設,夯實蝦-稻產業發展根基。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全力提升消費品質,全心打造“叫得響”“過得硬”的標桿品牌,引領全省,領跑全國。同時,將不斷完善管理辦法,健全品牌保護體系,致力打造全國蝦-稻產業第一市,全面彰顯潛江蝦-稻產業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