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修訂服務條款,要把小區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都考慮進來,同時也要對每項開支一一核算清楚……”冬日里,暖陽透過窗戶折射進園林街道城南社區南荷小區議事廳,將室內照得格外亮堂,小區廉情信息員們正圍坐在桌邊,翻看著堆疊的文件,討論言談間滿是笑意。
環境美了、受益多了、矛盾少了,這是園林街道城南社區南荷小區居民共同的體會。
南荷小區是園林城區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由于沒有物業管理,基礎設施破舊,長期以來,該小區亂搭亂建嚴重,外來車輛長期占用車位,導致業主車輛常常無處可停,盜竊情況時有發生,小區環境臟亂差,信訪矛盾突出。
“過去,業務外的矛盾糾紛已經記不清處理了多少件,園林城區的更為突出。”市紀委監委信訪室負責人說,“基層監督力量薄弱,監督有盲點,是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
小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更是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的突破口。
今年以來,市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將基層監督與基層治理有機融合,把監督的“探頭”照到群眾身邊,推動群眾訴求及時落實落地,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市紀委監委結合清廉村居建設經驗,在園林街道410個小區探索開展“清廉小區”建設,通過打造一批“監督管理規范、物業服務高效、居住環境優美、黨風民風清正、居民業主滿意”的清廉小區示范點,賦予基層監督新動能。
其中,在原有紀檢組織基礎上,探索搭建了“街道紀工委-社區紀檢委員-網格廉情監督員-小區廉情信息員”四級監督組織架構,每個社區均配備1名紀檢委員和若干名網格廉情監督員,每名網格廉情監督員根據網格內小區的個數,統籌帶領若干名小區廉情信息員。重點圍繞業委會的小微權力運行、居民矛盾化解、小區財務收支等方面開展全程跟進監督,將小區賬目明細、項目決議、項目進度等信息全部“曬”在陽光下。
如此龐大的基層隊伍從哪里來?“按照‘小區推薦、社區把關、紀工委審批’的原則,在小區業主中推薦在職或者退休的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人員擔任小區廉情信息員,紀工委明確他們的身份、職責以及目標任務。”園林街道紀工委負責人介紹,廉情信息員定期走訪群眾,參與業主大會、小區支部會和民主理財會,廣泛收集小區廉情信息,進行實時監督并及時上報。該街道紀工委積極排查和整改小區事項不透明、管理不規范、物業服務滿意度低、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通過實時掌握基層相關信息,及時發現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制定監督措施。
同時,市紀委監委以協作區為單位,指導園林街道紀工委制定完善網格廉情監督員、小區廉情信息員和小區黨支部書記等監督考核辦法,建立能上能下選人用人機制。
“目前,我們在園林街道410個小區已成功試點了‘清廉小區’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基層監督和基層治理的新路子。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市范圍內持續推開,不斷完善,把‘探頭’架在群眾家門口,及時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不斷提升清廉建設質效。”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