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至9日,第二屆國際甲殼素研討會在潛江召開。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潛江建設“甲殼素之都”的航船揚帆起航,它將給全省乃至全國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帶來新契機,孕育新希望。這一巨大工程將有利于延伸小龍蝦等相關行業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提升湖北省水產資源的利用率、建設“兩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推動科學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潛江享有“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譽,小龍蝦產業發展成就斐然。如何從傳統增長方式轉換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方式,是潛江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體現,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眾多事實和成績表明,潛江擔得起這份重任,把中國甲殼素之都建設的擔子挑起來、發展好。
華山轉型甲殼素生產舞龍頭
潛江華山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是湖北淡水產品出口加工的支柱產業,從1997年起便致力于甲殼素的加工和銷售,并與武漢大學等科研院所聯合,潛心研究其生產工藝和污水處理技術。公司自主開發的“甲殼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鹽酸鹽加工技術”等四項成果被認定為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
2008年,公司新上甲殼素深加工一期項目,將自主研發的甲殼素深加工技術投入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是全省唯一一家獲得省級環評批復的甲殼素深加工項目,為湖北省小龍蝦產業革命打響了第一槍,使變廢為寶、將廢棄蝦殼加工成高附加值產品的夢想終于在產業化實踐中得到了實現。
公司首先嘗試用濃酸或濃堿處理蝦殼,環境污染問題雖得到解決,但成本高不可取。2004年,改用生物酶活性處理的辦法提取蝦殼中的蛋白質和蝦青素,成本大幅降低,蝦殼的利用也向前大大邁進了一步。目前,該公司投資4.15億元,占地300畝的甲殼素深加工二期工程——“年處理10萬噸廢棄蝦殼提取氨基葡萄糖鹽酸鹽與魚蝦加工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已進入施工高峰期,明年初即可竣工投產。該項目建成后,年處理廢棄蝦殼從原來的2.5萬噸提升達10萬噸;年魚蝦加工出口量都將翻倍增長。年生產甲殼素(中間產品)4000噸,新增3200噸,年產氨基葡萄糖鹽酸鹽(氨糖、鈉鹽、鉀鹽)粉劑2000噸,新增1600噸。年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是我國最大的甲殼素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可解決湖北60%的廢棄蝦殼問題,新增1500個就業崗位,帶動10萬農戶進行蝦稻連作。
如今董事長漆雕良仁正帶領著他的團隊向發展復合經濟轉變,使傳統經濟向產業化、專業化和集團化經濟嬗變。一座新興的甲殼素深加工產業園建成在望,華山也奠定了其在湖北乃至全國甲殼素生產龍頭企業的地位,她將為潛江經濟轉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