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下,積玉口鎮百花村村民涂明榮卻有些焦急,因為今年第一次搞蝦稻"/>
春光明媚,肥美的小龍蝦趕著好天氣紅火上市了,對于辛勤的蝦農而言,無疑是一個豐收滿滿的時節。
可眼下,積玉口鎮百花村村民涂明榮卻有些焦急,因為今年第一次搞蝦稻共作,投苗的時間推遲了些,導致成蝦上市的時間延后了。“現在蝦子價格好,四錢以上的50元一斤。村里頭搞得早的人,這三天賺了1萬多元呢。”站在自己的蝦田邊,涂明榮眉頭微微皺起,有些懊惱。
“沒事,現在關鍵是把蝦苗補好,到了蝦子大量上市時也能賺錢。”百花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清拍拍老涂的肩膀說道。
“嗯,下午我就去進蝦苗。”聽了書記的話,涂明榮心情舒暢了。他告訴記者,今年為了養蝦,他找親戚朋友借了10多萬元,心里頭格外緊張。
涂明榮是百花村的貧困戶。女兒自小患腦癱,妻子身體也不好,家庭的重擔全落在涂明榮一人肩上。“他特別能吃苦,在外面搞裝修,多累的活都要干。瞧他的那雙手,全是厚厚的老繭,糙得很。”村民說起涂明榮夸贊了幾句。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涂明榮也意識到搞裝修不是長久之計,可沒有技術的他到底能干點什么呢?涂明榮還在犯愁,村黨支部書記就帶著扶貧工作隊的同志們先上了他家的門。
“村里了解了我的情況后,鼓勵我發展稻田養蝦,可我心里還是沒底。”涂明榮說自己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卻是個“蝦盲”,自己家田不多,又沒有技術,怎么養蝦呢?
村里主動幫他協調了120畝田,又把他和其他有意愿養蝦的貧困戶送進了市里舉辦的小農蝦養殖培訓班。“這一個月可沒白學。”涂明榮笑著說,如今,他這個“蝦盲”也長知識了,知道了養蝦的些許門道。
“等到4月尾,我家的小龍蝦就上市了。”涂明榮的話里充滿期待。他告訴記者,村里還有20多戶貧困戶都看著他的收成。“要是搞蝦稻共作能讓村里的人都脫貧致富,那就太好了。”他道出內心的想法。
在積玉口鎮,蝦稻扶貧的工作已經全面啟動。“通過入戶調查,全鎮489戶貧困戶中,我們對76戶開展技術服務、資金幫扶,促其通過養蝦脫貧。”鎮長劉平說。
目前,該鎮已落實2萬元資金為貧困戶搭建全程技術服務平臺,落實9萬元幫助3個貧困村養蝦戶購置抽水泵、U型槽等設施,解決了服務蝦農的“最后一公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