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清晨,在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的各檔口,工人們片刻不停將小龍蝦分揀打包,其中一家檔口印有“潛江龍蝦”商標的包裝引人注目。
“雖然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小龍蝦,但要說最出名的,還是潛江的小龍蝦。有了這個商標,外地商家一看就知道品質肯定有保證。”據其老板熊呈祥介紹,只有達到區域公用品牌的標準,才能夠使用品牌商標,為自家產品打上“官方印記”。
有了“潛江龍蝦”商標加持,熊呈祥家的小龍蝦廣銷四川、江蘇、上海、北京等全國各地。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潛江通過出臺政策組合拳,推動小龍蝦全產業復工,開辟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的“新零售”模式,全面拓寬銷售渠道,自3月21日小龍蝦正式開捕,到銷量恢復去年同期水平,僅用了一個月時間。
截至6月底,潛江累計銷售小龍蝦熟食產品2.08萬噸、活蝦7萬噸,銷售額近50億元。小龍蝦產業按下疫后重振“加速鍵”,正是“潛江龍蝦”品牌價值的體現。
在第十一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暨第四屆蝦-稻產業博覽會上,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為227.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9%,比去年同期GDP增長4個百分點,再次位列中國龍蝦區域品牌第一名。
“食品安全是基礎,產品功能是關鍵,消費者滿意是導向。”為了一只蝦、一粒米,潛江用心耕耘20載。
以質量為本體,潛江堅持好水養好蝦的生態種養模式,通過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形成從生產環境到生產工藝,從產品分級到市場交易,從傳統產品到衍生產品的蝦-稻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牢牢構筑品牌公信力。
以文旅為載體,潛江大力推行“龍蝦+”模式,衍生小龍蝦玩偶、配飾、文具、《龍蝦星球》IP等一系列文創產品,及“魅力蝦鄉一日游”等旅游產品,打造了生態龍蝦城、龍蝦學校、龍蝦博物館、蝦-稻大數據中心等城建項目,及“潛馬”“品潛江龍蝦享最燃中超”“一節一會”等主題賽事、節會活動,不斷豐富品牌創造力。
20年來,潛江相繼獲得“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蝦稻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小龍蝦美食地標城市”等稱號,潛江生態龍蝦城入選“湖北旅游名街”,一座“生態綠城、文旅紅城”儼然崛起。
品牌競爭,究其核心,還是市場說了算。作為第一批“潛江龍蝦”商標被授權人,蝦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將“潛江龍蝦”標識掛上門店后,客流量增長了30%-40%左右,品牌效應凸顯。近年,“蝦皇”在武漢、廣州、北京等地相繼開設分店,培育了一波消費鐵粉。
近年來,潛江以市場為主體,推進“蝦稻共作”基地提檔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大力推動品牌、標準、技術向市域外延伸,實現從產品“走出去”到產業“走出去”的轉變。
截至2019年,“潛江龍蝦”多組數據硬核開掛:全市“蝦稻共作”面積達80萬畝、示范帶動全國1600萬畝;小龍蝦加工龍頭企業16家,加工出口量連續15年位居全國第一;在市外開辦潛江龍蝦主題餐廳3000多家,與全國15個地區和59家企業實現品牌共享,培養輸出小龍蝦烹飪技師5000多名。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潛江龍蝦”不僅走出湖北,更相繼走進泰國、美國、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做到了世界共享。
如今的“潛江龍蝦”不僅大飽世人口福,還鼓起了潛江人的腰包。去年,全市蝦-稻產業綜合產值達到420.4億元,帶動15萬人就業致富,2萬人成功脫貧。接下來,潛江還將努力實現“潛江龍蝦”走進中國消費升級主戰場的市場之夢,成就老百姓致富的創業創新之夢,實現中國區域公用品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之夢,推動“潛江龍蝦”產業和潛江社會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