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時不等人,春日勝黃金。”春回大地,不僅農田換上了“春裝”,水產養殖塘口也進入了“水上春耕”階段。張金鎮肖場村的龍蝦養殖戶們正趁著春日好時光,捕大蝦育新苗,用辛苦勞作播撒致富的希望。
3月16日,記者來到肖場村九組,只見養殖戶肖秀祿一大早就到塘口忙碌了起來。上午8時,正是起籠捕蝦的好時機,看到從網籠里倒出來蜂擁著的小龍蝦和活蹦亂跳的蝦苗,肖秀祿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
肖秀祿說:“今年二月下旬開始起蝦賣,每天成品蝦有50斤左右,蝦苗有150斤左右。”
肖場村水資源較為豐富,發展魚蝦等養殖產業有一定優勢。2017年,肖秀祿結合這一資源優勢,決定發展小龍蝦養殖產業。經過不斷學習和科學喂養,這些年,他的小龍蝦養殖面積已達到30余畝,產量也非常可觀。
為了提高蝦苗種質、擴大收益,肖秀祿的龍蝦養殖采用繁養分離模式,從育苗田中捕撈上來的成品蝦和蝦苗需要挑揀分離,前者用于出售,量少價高,而部分蝦苗則很快投放到成蝦養殖田中。
肖場村黨支部書記、主任肖吉剛告訴記者,肖場村目前養蝦面積達到7000余畝,涉及到300多戶農戶。全村的養殖模式大多都是繁養分離,現階段主要是賣蝦苗,預計蝦苗可賣到四月中旬左右,五一期間將有大量成品蝦上市售賣。
近年來,張金鎮不斷提升稻田養殖苗種精準放養、稻田養殖小龍蝦繁養分離等技術的配套工藝,推廣“種草養蝦、養蝦有稻、稻法自然、生態循環”綠色種養模式,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助力龍蝦產業由擴面向提質增效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