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韻蝦香,奔跑潛江。
11月19日,時隔三年的“潛馬”再次鳴槍開跑,在這條42公里長的返灣湖濕地馬拉松賽道上,跑友們一路欣賞古云夢澤的夢幻之景,體會水鄉園林的獨特魅力。
頗具特色的是,本次賽事處處彰顯著濃濃的“鮮香蝦味”。賽事獎牌正面,龍蝦造型的圖案位于正中;參賽服也融合了小龍蝦元素;熱情的潛江人還將用最誘人的小龍蝦“待客”,為本屆賽事烙下深刻的“潛江龍蝦”印記。
養蝦有“稻”致富有方
在返灣湖賽道,跑友們沉浸式欣賞我市獨特的鄉村景象——萬畝連片蝦稻田,如棋格般鑲嵌大地,與生機勃勃的田野交相輝映。
鄉村振興靠什么帶動?作為本土最有特色、最有競爭力、最有影響力的蝦-稻產業,無疑成為我市最強勁的富民產業。
位于熊口鎮的瞄場村地勢低洼,在2015年前,全村300戶村民大多以種植傳統水稻為生,貧困戶人口有66戶224人,是全市的貧困落后村。
如今,乘著蝦-稻產業的東風,瞄場村已然改頭換面,鄉村公路組組通,文化廣場整潔雅致,家家戶戶更是蓋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汽車,生活如沐春風。
與瞄場村相鄰的趙腦村萬畝蝦稻共作基地,更是一幅“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田園風光圖景。
“現在趙腦基地有260個蝦稻共作池,全村近600人從事蝦稻種植養殖業。通過近10年的發展,每畝蝦稻共作田收益從最初1000多元,到現在已達5000元。”該村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蝦-稻產業雙輪聯動,健全完善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標準體系、安全體系,加強品牌建設,推進全產業鏈“量、質、效”升級,打造全國蝦-稻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
如今,我市已建起標準化蝦稻共作示范基地85萬畝,建成13個萬畝高標準連片基地和70個千畝高標準連片基地,共有養殖戶4萬余戶,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潛江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帶動全省蝦稻共作面積800萬畝、全國2000多萬畝,榮獲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稱號。
科技賦能“蝦”行天下
這幾天,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科技特派員彭宣國格外忙碌,他每天都要去看看,蝦稻田里的“新客”禾田蛙長得怎么樣了,準備大量上市。
“近年來,我們在模式創新方面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目前又探索出蝦稻共作立體模式和復合模式。”彭宣國介紹,這兩個模式經過2年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復合模式最高畝均純利潤7000多元。
良好的經濟收益,優質的小龍蝦產品,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這些都離不開技術創新。
走進湖耕食品有限公司,穿著晶瑩剔透“冰衣”的鮮紅龍蝦尾,讓人垂涎欲滴。
“這箱速凍優質龍蝦尾運用了新型包冰設備進行生產,賣得不錯。”該公司負責人蔣小星告訴記者,這款湯料茴香小龍蝦解凍后可以直接食用,在瑞典等國家非常受歡迎,最高峰時年銷量達800噸。
由市科技局牽線搭橋,2022年9月,湖耕公司和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合作申報了“高品質生凍蝦尾加工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這項技術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新鮮原料的品質,商品價值是熟凍蝦尾的2倍。
10多年來,伴隨著小龍蝦產業快速發展,我市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商業化育種體系。
2007年,華山公司與武漢大學聯手,成立了甲殼素工程技術中心;
2015年,萊克集團成立桂建芳院士專家工作站;
2016年,省科技廳批復成立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
2017年,國家蝦蟹體系潛江綜合試驗站成立;
……
目前,我市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水生所、武漢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建成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等8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推進種業繁育、檢驗檢測等六大中心建設,厚植潛江龍蝦創新基因,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通過開展良種選育繁育,綜合養殖模式創新,甲殼素、蝦青素等精深加工,小龍蝦新產品新技術研究,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建立了多元化的技術服務渠道,增強了我市小龍蝦產業的科技支撐能力。
蝦與遠方不負相遇
加油、歡呼、吶喊……這個周末,返灣湖運動主題公園人聲鼎沸,成千上萬的人齊聚一堂,只為一睹最美馬拉松的風采。
與馬拉松同樣紅火的,則是當地的民宿。記者在一家名為馬拉松民宿的小店看到,庭院美麗、房間整潔、推門見綠,最重要的是,與返灣湖運動主題公園僅僅一條水渠和馬路的距離。
“這個周末,我家的15間客房全部訂滿,全是來參加馬拉松的跑友。”民宿老板陳曉波說,有的跑友星期五晚上就到了,提前來潛江旅游。
陳曉波是一名返鄉創業大學生。3年前,陳曉波從深圳辭職回家,承包蝦田,并開辦一家民宿。
“廣場上,塑膠跑道、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排球場一應俱全,許多市民節假日都會來‘打卡’。”陳曉波介紹,依托馬拉松和小龍蝦產業,他的生意越做越紅火,今年又在民宿旁新開了一家私房菜館。
賽事結束后,記者看到民宿院子里坐滿了食客,私房菜館也是滿滿當當。“我們專程從四川趕來,準備比賽結束后就返程。”參加半程馬拉松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最喜歡潛江小龍蝦麻辣鮮香的口感,下次一定會帶家人專門來潛江吃蝦。
“跑最美的馬拉松,吃最好的小龍蝦,這趟潛江之行值了。”從武漢特意回鄉的廖城誠告訴記者,她這次帶著小孩回來不僅參加了馬拉松,還去龍蝦城吃了正宗的潛江小龍蝦,可謂是收獲滿滿。
“等到明年春暖花開,小龍蝦新蝦上市的時候,我一定要再來一次。”潛江伢吳坤自大學畢業便留在重慶,多年未歸的他感慨頗多,潛江的變化讓他從心底感到自豪,他表示,下一次,要帶著新婚的妻子回來,共同體驗“蝦稻之鄉田園豐收”旅游路線,感受蝦和遠方的美好。